全球及中國復合材料行業基本概況分析
復合材料作為一種新材料誕生于二十世紀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玻璃鋼首先被用于軍工產品,并先后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前蘇聯及日本等國家發展起來。到二十世紀60 年代以后,由于玻璃鋼的優異特性,其逐步被應用于民用領域,截止到80 年代初期,玻璃鋼品種已經達到35,000 種以上。此外,從70 年代后期,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高硅氧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先后得到開發和應用。
此后,全球復合材料工業經歷了長期的向上發展,復合材料制品先后進入建筑、化工、航空航天、汽車、風電等重要市場。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復合材料市場快速增長。
我國復合材料行業誕生于1958年,前期發展以北京玻璃鋼研究設計院、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上海玻璃鋼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科研院所為主。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復合材料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健全,行業迅速發展壯大,尤其是民營復合材料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
未來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將超550萬噸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復合材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6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逐年增長,2016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逐增長至462萬噸,同比增長1.1%。截止至2017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增速實現負增長,產量下降至444萬噸,2016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逐增長至462萬噸,同比增長1.1%。截止至2017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增速實現負增長,產量下降至444萬噸,同比下降3.9%。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達到428萬噸左右,同比下降3.6%。預測2019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將達472萬噸,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18%,并預測在2023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將超550萬噸,達到556萬噸左右。
2016-2023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產量統計情況及預測
預測2019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利潤總額將接近75億
近年來,因復合材料行業自身存在產能分散、同質化競爭問題,行業利潤空間收到擠壓,從而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增速遠遠落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2016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68.3億元,同比下降8.9%。截止至2017年中國復合材料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繼續下降,為67.0億元,同比下降1.9%。預測2019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將接近75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5.56%,并預測在2023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將達到92.5億元。
2016-2023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統計情況及預測
中國復合材料行業存在問題分析
1、回收再利用問題突顯
隨著近年來復合材料行業的蓬勃發展,其廢棄物的回收問題日漸突出、不容忽視,研究和發展復合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已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所面臨的緊迫問題。雖然現在碳纖維回收已成為可能,但通常使用高溫回收技術或化學品進行研磨或分解,后者難以安全處理。此外,還存在碳纖維線本身可能在該過程中被損壞,加上用于將它們層疊在一起的聚合物樹脂不能回收等問題。從我國當前情況來看,由于產品質量或產品使用壽命短等原因,國內有數千萬噸的復合材料制品等待或即將被處理,并且隨著復合材料應用領域的拓寬,將有大量復合材料制品產生,這些產品在使用后若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其帶來的污染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復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復合材料行業不得不面臨的新挑戰。
2、產業面臨轉型升級
我國的復合材料事業起步并不晚,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在規模與水平、設計方法與觀念、材料基礎與配套、制造工藝與設備等方面均相對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當前復合材料行業依然面臨著關鍵技術落后、創新不足、產品質量不高、設備不夠先進的問題,急需找到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熱塑性技術工藝產品遲遲得不到落實,雖然LFT工藝與裝備初步成熟,但現有產量和應用速度并未形成規模化的發展水平;眾多的復材企業生產規模小、設備不夠先進、制備技術不高;國內低中端層次產品較多,缺乏高端產品,產品技術含量較低且附加值不高。總體來講,復合材料產業轉型升級還需從產品的工藝、技術、裝備、企業規模化等多方面出發。
3、企業發展水平較低
長期以來,我國纖維復合材料生產企業缺乏對應用研究的重視,企業相互模仿,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惡行競爭與質量事故頻發。2017年以來,環保督察趨嚴,一批中小企業被迫實施關 停并轉,行業同質化現象以及惡性競爭的情況雖稍有好轉,但企業整體應用研究意識和能力不足,企業專業化、差異化、品牌化發展水平較差。材料作為制造業的基礎,其應用創新是制造業科技創新、轉型發展的重要環節,而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具有輕質高強特點的復合材料正在不斷向輕量化汽車及軌道交通、石化防腐、風電、環保等應用領域拓展。面對前景如此廣闊的產業,企業必須大力開展應用研究,加強產品及技術創新,才能滿足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需求,拓寬市場以謀求企業新長遠發展。
中國復合材料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利好政策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017年1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編制了《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指南》從突破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強化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重點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突破關鍵工藝與專用裝備制約、完善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實施“互聯網 ”新材料行動、培育優勢企業與人才團隊、促進新材料產業特色集聚發展等九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作為“十三五”時期指導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專項指導政策,《指南》為復合材料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將引導復合材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017年4月28日,國家科技部正式印發《“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思路目標、任務布局和重點方向:材料領域將圍繞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重點發展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升級、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材料基因工程關鍵技術與支撐平臺、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等。
按照《規劃》要求,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溫合金為核心,以輕質高強材料、金屬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材料表面工程、3D打印材料為重點,解決材料設計與結構調控的重大科學問題,突破結構與復合材料制備及應用的關鍵共性技術,提升先進結構材料的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該規劃將積極推動我國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有效發揮其規范和指導國家材料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
2、應用領域廣泛、應用前景廣闊
復合材料具有比強度高、比模量高、抗疲勞性好、減震性能強、耐熱性高、斷裂安全性高等特點,還具有特殊的振動阻尼特性,優異的力學性能和不吸收X射線特性,可以獲得高精度的復雜形狀,并且耐腐蝕能力強,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工業、化工紡織、機械制造、醫療器械以及制造體育運動器材和建筑材料等眾多領域,復合材料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汽車輕量化領域,汽車行業迫切需要輕量化的解決方案來對抗燃油費上漲的成本壓力。目前汽車輕量化技術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汽車結構和材料加工工藝的優化設計,二是使用能夠滿足要求的更輕質的替代材料。其中,輕量化的替代性材料是業內普遍認同且前景最為可觀的輕量化技術,復合材料作為其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將是邁進汽車輕量化市場的絕佳機會,且發展潛力巨大。
3、機械自動化助推復材產業發展
近年來,為解決用工成本增加、環保督察及轉型發展等問題,很多企業逐步增加生產裝備和輔助生產裝備,提升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水平。福建海源、勝利新大、蘇州科逸等部分企業,更是積極尋求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建設。展望未來,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提升,不僅僅為企業解決用工成本增加、生產現場規范管理等問題,更為行業帶來新的生機。隨著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水平的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也更有保證。因而,有助于復合材料制品企業積極拓展汽車及軌道交通、建筑業、能源環保等較大規模的中高端應用市場。機械化、自動化的發展應用將為復合材料制品行業帶來新的生機。